华中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历史底蕴深厚。在这里,著名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1920年创办了利群书社传播新思想;“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曾任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前身中原大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长;原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陈克寒曾任中原大学新闻系主任;原新华总社社长熊复、副社长李普等先后在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任教……1950年,华中大学新闻组成立,在华中地区首次有系统、成建制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恢复新闻传播教育,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开始本科层次的新闻传播教育。2013年6月,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闪⑿挛糯パг。
目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名单。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依托文学院自建“文化传播学”二级博士点,与人工智能教学部共建科学传播硕士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博士生10名。院训“昭德明理,立言树人”,由著名新闻学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亲笔题写。2017年学院获批“湖北省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学院获选湖北省“省部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单位。
教学方面,新闻传播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名;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超过80%。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院师资队伍的鲜明特点——专任教师中曾经拥有媒体一线工作经验的高达30%,学院现任教师曾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省级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这在全国高校中都是名列前茅的。目前,学院还有计划地推进在职教师赴新闻媒体挂职锻炼,截至2022年,已有11人赴省内主流媒体挂职锻炼。学院重视培养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新闻单位的湖北分支机构和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的新闻机构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近日,学院在校本科生赵心瑜参与采写和署名的新闻通讯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科研方面,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承续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深厚的人文底蕴,依托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强大的新文科建设实力,以新闻传播学院为主体,整合国家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以及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出版社、人工智能教学部、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相关学术资源,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显著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国内外舆论引导”研究,团队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和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成果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教育部及省级科研奖,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二是“应急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团队近5年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相关学术专著获省级社科成果奖。
三是“融合出版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团队依托本校中国语言文学国家一流学科,自建文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成果获省级社科成果奖。
四是“科普教育与科技传播”研究,团队依托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A+学科教育学和人工智能学部,自建科学传播硕士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科技传播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习实践方面,学院拥有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独立建设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位于九号教学楼8楼新闻传播学院内,实验室包括虚拟演播厅、非线编机房、影视放映室、录音室、摄影实训室等。实验室现有各类专业影视、多媒体设备200余套,包括单反相机、摄像机、微单相机等,能够较为全面的支持师生进行实践创作。
学院重视k频道1ms进站提醒永不失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新华通讯社湖北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记者站、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中国教育报湖北记者站、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记者站、中央新闻社湖北分社、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中国网络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湖南长沙市广播电视局、广西日报社、深圳龙岗街道广播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湖北经视多媒体中心、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楚天新媒体等二十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